數字資產分析師(HKCDAA)資格認證考試大綱
(HKCDAA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Level - 1)
1.數字資產特性與類別
- 1.1.數字資產的基礎與特徵
- 1.1.1.區塊鏈的定義
- 1.1.2.區塊鏈核心特徵
- 1.1.3.區塊鏈的分類
- 1.1.4.智能合約與可編程資產
- 1.1.5.數字資產發行方式
- 1.2.比特幣
- 1.2.1.比特幣的誕生
- 1.2.2.比特幣的工作原理與經濟模型
- 1.2.3.比特幣的擴容與比特幣生態
- 1.2.4.比特幣礦業
- 1.3.其它數字資產類別
- 1.3.1.NFT
- 1.3.2.迷因幣
- 1.3.3.DePIN 代幣
2.公有區塊鏈與智能合約
- 2.1.公有區塊鏈的特點
- 2.2.公有區塊鏈共識機制
- 2.3.以太坊公鏈運行機制與智能合約
- 2.3.1.以太坊的誕生與運行機制
- 2.3.2.智能合約的基本原理
- 2.3.3.以太坊代幣標準與資產模型
- 2.3.4.以太坊虛擬機(EVM)與賬戶體系
- 2.3.5.以太坊Gas費機制與交易執行
- 2.4.以太坊公鏈擴容與跨鏈機制
- 2.4.1.以太坊擴容與Layer 2解決方案
- 2.4.2.跨鏈技術與互操作性
- 2.4.3.跨鏈資產安全與多層網絡隔離
- 2.5.Solana公鏈運行機制
- 2.6.DApp的架構與運行機制
- 2.7.預言機系統結構與共識機制
- 2.8.區塊鏈主要安全風險
3.穩定幣與RWA代幣化
- 3.1.穩定幣的特點與類別
- 3.1.1.穩定幣定義與特點
- 3.1.2.法幣資產支持型穩定幣
- 3.1.3.數字資產支持型穩定幣
- 3.2.典型穩定幣
- 3.2.1.USDT
- 3.2.2.USDC
- 3.2.3.USDS(原名DAI)
- 3.3.RWA代幣化的概念與特徵
- 3.3.1.RWA代幣化的定義與價值
- 3.3.2.RWA代幣化的技術工具與支撐平台
- 3.4.RWA代幣化主要類別
- 3.4.1.商品代幣化
- 3.4.2.債權代幣化
- 3.4.3.股票代幣化
- 3.4.4.基金代幣化
- 3.4.5.其它資產代幣化
- 3.5.RWA代幣化的核心要素
- 3.5.1.RWA代幣發行結構設計
- 3.5.2.鏈下資產向鏈上映射機制
- 3.5.3.監管與合規要點
4.數字資產現貨交易
- 4.1.中心化交易所與市場主要參與者
- 4.1.1.中心化交易所定義與特點
- 4.1.2.中心化交易所交易產品
- 4.1.3.中心化交易所平台幣
- 4.1.4.數字資產交易體系主要參與者
- 4.2.現貨交易規則
- 4.2.1.現貨交易規則
- 4.2.2.常用掛單方式與訂單管理
- 4.3.數字資產槓桿交易
- 4.3.1.槓桿交易規則概述
- 4.3.2.槓桿交易功能啓用與管理
- 4.3.3.槓桿倍數與保證金
- 4.3.4.槓桿交易平倉方式與風險管理
5.數字資產衍生品交易
- 5.1.數字資產衍生品交易平台
- 5.1.1.數字資產衍生品概念與特點
- 5.1.2.數字資產衍生品平台及產品
- 5.2.數字資產合約交易
- 5.2.1.合約交易概述
- 5.2.2.合約類型
- 5.2.3.槓桿倍數與保證金
- 5.2.4.下單方式與止盈止損設置
- 5.2.5.資金費率機制
- 5.3.數字資產期權交易
- 5.3.1.期權交易規則概述
- 5.3.2.期權類型
- 5.3.3.持倉管理與結算
- 5.3.4.期權的定價原理
- 5.3.5.期權交易風險管理
- 5.4.數字資產量化交易
- 5.4.1.算法做市策略
- 5.4.2.套利策略
- 5.4.3.市場微觀結構策略
- 5.4.4.吃單策略
6.去中心化金融(DeFi)
- 6.1.DeFi概念與協議分類
- 6.1.1.DeFi的定義與特徵
- 6.1.2.DeFi 協議主要類別
- 6.1.3.DeFi協議關鍵指標
- 6.1.4.流動性挖礦與Yield Farmig
- 6.1.5.DeFi安全風險
- 6.2.去中心化交易(DEX)與做市機制
- 6.2.1.去中心化交易所定義與特點
- 6.2.2.去中心化現貨交易與自動化做市商
- 6.2.3.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早期資產
- 6.2.4.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
- 6.2.5.NFT交易
- 6.3.去中心化借貸
- 6.3.1.去中心化借貸協議基礎與核心機制
- 6.3.2.閃電貸
- 6.4.其它DeFi協議
- 6.4.1.收益聚合器
- 6.4.2.Staking與Restaking
- 6.5.DeFi治理與DAO
- 6.5.1.DAO基本概念
- 6.5.2.DAO治理核心機制與關鍵原則
- 6.5.3.DeFi治理代幣與經濟模型
7.數字資產投研分析
- 7.1.宏觀經濟與數字資產
- 7.1.1.通貨膨脹、貨幣政策與數字資產市場
- 7.1.2.商業週期與數字資產市場的聯動
- 7.1.3.數字資產與其他金融資產相關性
- 7.2.區塊鏈鏈上數據與市場信號
- 7.2.1.鏈上數據與行為追蹤基礎
- 7.2.2.常用鏈上數據分析指標
- 7.2.3.交易所指標
- 7.2.4.市場情緒指標
- 7.2.5.鏈上指標應用場景與風險預警
- 7.3.代幣經濟模型
- 7.3.1.代幣經濟模型概述
- 7.3.2.代幣分發機制
- 7.3.3.代幣供應與解鎖
- 7.4.數字資產投研分析要點與定價評估
- 7.4.1.項目核心競爭力
- 7.4.2.市場需求與競爭環境
- 7.4.3.數字資產定價評估
- 7.5.數字資產價格技術分析
- 7.5.1.技術分析的基本原理
- 7.5.2.K線圖與趨勢識別
- 7.5.3.主要技術分析指標
8.數字資產的組合配置與資產管理
- 8.1.數字資產的投資組合配置
- 8.1.1.數字資產收益率與現值終值
- 8.1.2.數字資產風險度量與風險偏好
- 8.1.3.現代投資組合理論
- 8.1.4.投資組合配置與再平衡
- 8.1.5.投資分析的主觀偏差與概率估計
- 8.2.數字資產基金與主題股票
- 8.2.1.數字資產基金與信託
- 8.2.2.數字資產市場指數
- 8.2.3.數字資產ETF的主要類型
- 8.2.4.數字資產ETF產品
- 8.2.5.數字資產ETF相關風險
- 8.2.6.數字資產主題股票
- 8.3.數字資產的資產管理
- 8.3.1.投資人類別與適當性
- 8.3.2.數字資產資管產品
9.數字資產的保管、托管與安全
- 9.1.錢包的使用與管理
- 9.1.1.數字資產錢包的基本概念
- 9.1.2.錢包地址的密碼學原理
- 9.1.3.錢包的使用場景
- 9.2.錢包類別與特徵
- 9.2.1.冷錢包與熱錢包
- 9.2.2.硬件錢包
- 9.2.3.非托管錢包與托管錢包
- 9.2.4.多簽錢包與MPC錢包
- 9.2.5.分層確定性錢包
- 9.3.智能合約安全與審計
- 9.4.數字資產常見操作風險
- 9.5.數字資產安全防護關鍵策略
10.數字資產合規與職業道德
- 10.1.數字資產會計覈算
- 10.1.1.數字資產的會計處理與審計意見
- 10.1.2.賬務管理與流程規範
- 10.2.數字資產監管與合規關鍵原則要點
- 10.2.1.KYC與反洗錢
- 10.2.2.資產安全與數據保護
- 10.2.3.其它關鍵要點
- 10.3.中國香港數字資產監管制度
- 10.3.1.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機構
- 10.3.2.《證券及期貨條例》與《打擊洗錢條例》的總體要求
- 10.3.3.對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監管要求
- 10.3.4.對虛擬資產投資基金的監管要求
- 10.3.5.對券商及其它中介機構開展虛擬資產相關業務的監管要求
- 10.3.6.香港穩定幣監管要求
- 10.3.7.對開展代幣化證券相關業務的監管要求
- 10.4.全球其它國家與地區數字資產監管
- 10.4.1.美國對數字資產的監管
- 10.4.2.歐盟對數字資產監管
- 10.4.3.新加坡對數字資產監管
- 10.4.4.日本、韓國、阿聯酋等地對數字資產監管
- 10.4.5.國際組織對數字資產的監管要求
- 10.5.註冊數字資產分析師職業道德守則與專業行為規範
- 10.5.1.職業道德守則與專業行為規範總體要求
- 10.5.2.職業操守與關鍵行為準則
- 10.5.3.高級管理層的責任
(最後更新時間:2025年6月22日)